3月28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也就是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为帮助大家更准确地了解文件精神和内容,今天我们邀请到:

  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张软斌;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文志;

  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建成。

  请他们深入解读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张软斌介绍有关情况。

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 张软斌: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欢迎参加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我代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省“三农”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已于3月22日公开发布。文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聚焦年度重点工作,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部署。今年的主要指标是:一产增加值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一产固投增长7%左右。

  文件包括10个部分38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牢两条底线,突出四个重点,做到四个加强”。守牢两条底线,一条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开展单产提升行动,扩大大豆油料种植,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725万亩以上,总产不低于上年、力争有所增加。同时,抓好设施农业、畜牧业生产,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另一条是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责任,聚焦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群体,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重点领域,聚焦易地搬迁集中安置重点区域,强化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确保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

  突出四个重点,就是特优农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民增收。在特优农业上,打好特色优势牌,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全链条推动特优农业发展。今年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30万亩。支持杏花村汾酒、平遥牛肉、清徐老陈醋、上党中药材、代州黄酒等5个特色专业镇和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建设。推动100个乡村e镇建成运营。在乡村建设上,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强化村庄规划引领,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等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今年将创建一批美丽宜居村庄。在乡村治理上,以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星级文明户创评等有效做法,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在农民增收上,落实促进农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稳定农民务工就业,增强乡村产业带动能力,增加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做到四个加强,就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政策保障和党的领导。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抓好耕地建设保护,严守耕地红线。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努力扩大水浇地面积。今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85万亩,新增、恢复水浇地60万亩。科技创新方面,以种业振兴、农机装备为重点,在农作物和畜禽良种选育推广、适宜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机研发应用上取得新进展。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主要畜禽良种供种保障率达到86%以上,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8%。政策保障方面,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健全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今年达到42%。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社会工作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党的领导方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我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继续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千家万户、走进田间地头,吃透省情民情农情,强化责任、政策、工作落实,推动省委、省政府“三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谢谢!

马学英:

  谢谢张软斌专职副主任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光明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确保粮食总产不低于上年、力争有所增加。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任务完成?

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 张软斌:

  感谢记者的提问。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72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不低于上年、力争有所增加,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我们将一个作物一个作物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确保任务完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做贡献。

  一是稳粮食面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实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将粮食面积落实到县到乡、到村到田,一亩都不能少,严防耕地撂荒、“割青毁粮”。强化政策支持引导,不折不扣落实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完善省级政策性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稳定农民种粮预期,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是扩大豆油料。这是今年农业生产的一项硬任务。通过责任落实、政策扶持、技术服务,确保完成全省175万亩大豆、135万亩油料、8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积极探索利用盐碱地种植油料作物。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落实配套品种、专用机具,组织开展高产竞赛活动,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今年,继续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贴200元,继续实施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促进粮食生产,扩大大豆、油料种植的相关政策措施。

  三是提单产水平。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围绕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作物,集成综合配套技术,开展整县整建制高产创建,带动全省粮油大面积均衡增产。发布粮油作物技术指导意见和有机旱作技术模式,抓好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等增产增效技术措施落实,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开展技术服务,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

  四是强基础保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抓好新增恢复水浇地和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分类推广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抓好丘陵山区急需的中小型农机具和杂粮专用机具的研发推广,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尽早将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到300亿斤以上。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党的二十大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我省将采取哪些举措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重点抓好哪些工作来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建成:

  感谢记者的提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最根本的是要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

  一是紧盯重点区域。跟进落实支持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整合资源,组织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的项目。抓好县域经济发展项目。在先期做好五台、武乡、岚县、左权、汾西等5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争取国家更大支持,继续实施好中央彩票公益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支持云州、岢岚、汾西3个县开展转型综改牵引性集成改革试点。抓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以增加经营性收入为重点,支持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3000多个村实施补短板促振兴产业项目。抓好庭院经济发展项目。以脱贫户和监测户为重点,衔接补助资金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10万左右的农户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省财政统筹安排2亿元,对发展庭院经济成效显着的县给予奖补,以点带面推动庭院经济全面提升。

  二是聚焦重点人群。多措并举确保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外出务工输送、就地就近就业、公益岗位安置、技能培训提升、扶持创业带动“五个一批”,优先保障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持续增收。提升技能素质。对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进行全面摸底,建立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需求清单,聚焦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提高职业教育入读率、就业率;聚焦脱贫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分类开展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提高持证率和培训后上岗率,分区域创建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做好监测帮扶。对防返贫监测对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好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落实好兜底保障政策;对弱劳力和半劳力,创造条件落实公益岗位等就业帮扶措施。促进稳定增收。围绕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着力培育产业帮扶主体,健全完善并落实好利益联结机制。多措并举拓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三是抓住重点环节。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聚焦聚力。培育提升产业,把产业带动帮扶作为硬核支撑,围绕“特”“优”战略,做好“土特产”文章,省级安排到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不少于60%,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新支持发展120个左右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加大到户到人帮扶项目支持力度。积极扩大就业,深化省际间劳务协作,发挥帮扶单位、省属国企和驻外办事处作用,充分挖掘省外务工就业潜力;统筹县域产业发展、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岗位、以工代赈项目和自主创业就业等,支持引导就近就地就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特别是对经营性资产,确保有人管、管得好、收益可持续。强化光伏帮扶项目运维管理,规范收益分配,确保全年收益稳定在18亿元以上。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这方面要抓好以下工作。健全一个机制,就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监测机制,强化帮扶机制,完善退出机制,压实责任机制,特别是重点关注连续两年收入不增反降的脱贫人口,“一对一”精准帮扶,切实做到监测快、帮扶准、退出严、责任实。强化一个保障,就是强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动态保障。重点排查和整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动态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一个体系,就是完善防返贫政策制度体系。健全监测网、织密政策网、筑牢帮扶网,防范和化解因病、因学、因老、因灾、因生活困难、因就业不稳、因意外事故等返贫致贫风险。盯住一项收入,就是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不折不扣落实好支持脱贫人口增收30条措施,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帮扶助力、政策兜底保障,多措并举促增收,每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力争保持在15%左右。管好一个区域,就是管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深入开展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五好”社区创建活动,把就业优先作为搬迁后扶的首要任务,实施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脱贫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聚焦一个重点,就是狠抓产业就业重点环节。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坚持就业优先,强化稳岗就业政策支撑,确保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稳定在95万人以上。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记者:

  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我省将从哪些方面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哪些政策助力农民增收?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文志:

  感谢记者的提问。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作为重要内容,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抓主抓重。去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支持脱贫人口增收30条、加快农民持续增收28条政策措施,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达到16323元。今年我们继续综合发力,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以上,确保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

  一抓就业增收。打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0%以上,是农民增收主要来源。要落实各项稳岗纾困政策,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深化拓展省际间劳务协作。开发乡村基层公共服务管理岗位,发展公益性零工市场。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在欠发达地区使用专项资金实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培育高素质农民5万人,颁证4万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技能增收。

  二抓经营增收。我省农民经营性收入占1/4左右,增长潜力和空间还很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特别是做好“土特产”文章,今年新发展设施农业16万亩,加工型马铃薯10万亩,支持495个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00个以上。积极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三抓财产增收。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探索产业融合、资产租赁、资本收益、劳务转移等多样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积极稳妥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四抓政策增收。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落实好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今年农机购置补贴比去年(4.1亿元)增加1.3亿元。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进成本保险、产量保险、灾害险、价格险等险种覆盖。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5元,达到123元。总之,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谢谢!

新华网记者:

  在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蓝佛安书记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以科技之长,补齐农业之短。下一步我省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亮点?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文志:

  感谢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去年,我省召开了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今年将着力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统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技术模式集成、适用技术推广等整体效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一是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在底盘技术、核心种源、智能装备、绿色生产、精深加工等领域,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启动黄花菜、奶绵羊等4个国家级特色物种和玉米、谷子、太行云牛等11个省级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高产、优质、节水、宜机化农作物新品种和生长快、繁殖力高、肉质性能好、适应性强的畜禽新品种。

  二是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利用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山西农大的科技人才和平台优势,力争在现代种业、有机旱作、功能农业(功能食品)、智能装备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建好用好我省南繁育种基地,加快推进后稷实验室(杂粮生物育种bei365官网_365bet官网网址是多少_365bet如何提款实验室)、国家特色杂粮种质资源中期库建设,积极创建崖州湾实验室杂粮(山西)基地,打造农作物特别是杂粮科研育种的“加速器”。

  三是集成综合配套技术。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发布主要农作物和畜禽水产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标准,分区域分产业制定了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等集成配套的综合技术方案。建设100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组织省市县乡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服务,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四是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农业经理人、现代创业创新青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轮训和生产技能提升培训,推动培训持证一体、产业就业融合、增效增收同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谢谢!

黄河新闻网记者: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我省在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方面有哪些安排?

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建成:

  感谢记者的提问。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22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省乡村建设专项工作组,召开了全省乡村建设推进会。今年是乡村建设行动纵深推进之年,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统领,用项目化的方式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个目标,以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便利、人居环境舒适为发展方向,重点推动通硬化路、通自来水、通清洁能源、通宽带网络、通快递物流提档升级,集中推动质量安全农房、卫生厕所、污水处理体系、垃圾处理体系、美丽村容村貌覆盖扩面,持续推动防疫、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各项服务普惠共享,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一是以统筹推进强化乡村建设。按照“1+N”抓落实工作机制,加强部门统筹,制定出台《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年度行动方案》,明确年度目标,实施任务清单管理,健全完善农民参与机制,构建乡村建设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务实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开好局起好步。

  二是以村庄规划引领乡村建设。到去年底,全省已经有3640个村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今年我们要加快推动这项工作,强化规划标准指引,修订完善《bei365官网_365bet官网网址是多少_365bet如何提款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落实责任规划师制度,开展村庄规划培训,推广村庄规划试点先进经验,再推动5000个村完成“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累计完成总任务的75%以上。

  三是以示范创建带动乡村建设。在2022年示范创建基础上,今年增加投入、加大力度持续深化示范创建,重点帮扶县深化创建4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整体推进县、先行示范县深化创建17个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持续支持创建21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同时继续支持培育发展120个特色产业帮扶基地。

  四是以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建设。持续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着力解决厕所、垃圾、污水等影响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力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和就地就近处理两种模式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4%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逐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长效机制。

  五是以督查考核激励乡村建设。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作为乡村振兴督查考核重点,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综合评判市县乡村建设和部门专项任务推进质量和实际效果,对推进不力、效果不好甚至造成负面影响的,给予通报批评。确保乡村建设行动有进展、见实效。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三位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